Z's Blog

Design Life Style

2008年10月15日

MIT OCW 9.00 心理學筆記 Lec. 15 Bad Attitudes, Bad Behavior

壞的態度,壞的行為

一群人的偏見態度,四個因素
  • 因素1: 我族優越感 -- We are No.1 現象
  • 因素2: 刻板印象 -- 其他人"都"是 XXX 的想法
  • 因素3: 基本歸因錯誤
  • 因素4: 個人認知上,無知產生的作用
種族主義
種族主義態度
種族主義行為
註:這邊是要解釋,不是藉口

因素1:Ethnocentrism (我族優越主義)
試驗Tajfel et al (1971)
試受試者看抽象畫家的畫,Klee, Kandinsky(實際上兩個人的畫風十分接近)
依照好度分成兩群人,
然後讓這兩組人參加一個遊戲,受試者有兩組選擇,
  • 選擇1: 自己會得到$2元,另一組人會得到$1元


  • 選擇2: 自已會得到$3元,另一組人會得到$4元


  • 結果:
    雖然選擇2是很明顯可以讓自己得到更多好處,但是人們卻選擇1
    就算是用丟銅板來決定兩組人,結果還是十分相似

    非我族類,政客切割族群,自己押在多的那邊,就可以把自己拱上去。

    因素2:刻板印象
    例:對德國人的偏見
  • 認為德國人都比較有效率


  • 認為德國人民族主義都比較強列


  • 所以遇到任何一個德國人,就會覺得他們都具有上面的特質
    但德國人的人口組成也是鐘型結構,有人比較強有人比較弱
    最重要的,實際上,上述的偏見也未必是真實情況

    因素3:基本歸因錯誤
    例1:
    別人搶銀行:因為他們是罪犯
    自己搶銀行:因為自己肚子餓了,門沒鎖,我只是把放在地上的錢拿走而已

    例2:
    別人考試考得好:運氣好; 別人考得差:因為他們笨。
    自己考試考得差:我真是天才; 自己考得好:因為自己運氣不好,考試不公平。

    因素4:個人認知上,無知產生的作用(好的看成壞的,壞的看成好的)
    雖然說"不要用封面去評斷一本書",
    不過實際上,實際上人還是會把其他人分成好人和壞人。


    人都會儘量避免第二類錯誤,以免讓壞人誤認成好人(會發生危險)。
    如果在決定好朋友時,會把標準右移,

    (不過這樣會增加type 1 error,雖然這是一件很悲慘的事情,把好人判成壞人)
    如果兩個鐘型曲線很接近的情況就很麻煩

    偏見測試
    對於某些特性的人(如gay;外國人;年輕人;老人等等),
    你可能會讓這類人10%變成朋友, 對於另一群人就只有5%變朋友等等
    https://implicit.harvard.edu/implicit/

    按鍵實驗
    如果在受試者前面放兩個按鍵,讓受試者聽到好的字按右邊的按鍵,壞的鍵按左邊的鍵,
    (good 右, warm 右,cold 左, 等等)測試反應速度,

    如果混合上第二個因素 好的字和黑人的照片按右邊的鍵,壞的字和白人按左邊的鍵
    這樣反應速度如果變慢的話,就表示心中對於這件事情有偏見,

    心裡處理這部分要花時間去重新整理

    Asch - Peer Pressure
    如果對一堆人同時詢問一個問題,答案是a b c d 之一,其實正解是d,
    但是前面所有人的回答都是 c, c, c, c, c,(事先串通好前面幾個人的回答)

    最後才是真實受測者,受到前面的人的壓力,被迫說出錯誤的C的機率也是很大
    (大賣場店員假裝成一堆顧客狂買,讓真正的消費者也誤判?)

    米爾格倫實驗(權威實驗) The Milgram Experiment
    http://zh.wikipedia.org/w/index.php?title=%E7%B1%B3%E7%88%BE%E6%A0%BC%E5%80%AB%E5%AF%A6%E9%A9%97&variant=zh-tw

    良心和權威的對抗,研究納粹當年執行殺人命令的人的心理情況

    沒有留言:

    張貼留言

    返回Z's Blog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