Z's Blog

Design Life Style

2016年10月31日

遇見極光



這次出差,回程選搭Finnair從芬蘭的赫爾辛基轉回來。網路看到有人分享在丹麥看到極光。今天Helsinki的天氣不好一直下雨,所以地面看極光應該是沒機會了。心想這次赫爾辛基-香港的行程走北極航線,說不定也看得到,趕緊先網路選位,選個靠窗的座位。
飛機上升到巡航高度後,看看窗外,只有一片漆黑,什麼都沒有,心想果然還是無緣呀。後來仔細看,有些像霧一樣的東西,很不明顯。就拿出手機切換到特殊的app能長時間曝光拍照,死馬當活馬醫。一拍不得了,真的有極光。飛機內的燈光太亮,所以很難看到微弱的極光。後來機上用餐時間結束,把燈光調暗,就看得更明顯了。此時飛機進入俄羅斯領空,飛得更接近北極圈,可以比較容易用肉眼看到淡綠色的極光了。
這次能意外幸運看到極光,需要好幾件事情湊在一起。出差選了北極航線的飛機、正好太陽正好活動比較激烈,所以極光在比較南方也觀察得到、再來就正好也是沒有月光干擾觀察微弱極光的日子。在飛機上看極光的好處就是可以排除天氣因素,飛到雲上面,極光就不會被遮蔽住。不過似乎還是地面上看極光比較壯麗些。
現在很多航空公司,單程票價就是來回票價的一半,比傳統的航空公道許多。所以行程可以更彈性安排。如果有機會去歐洲的話,可以考慮搭北極航線的航空公司,碰一下運氣,看能否看到極光!飛美國航線的飛機,很多也會經過阿拉斯加,應該也是有機會看得到。

極光預報連結:
歐洲 http://www.aurora-service.eu/
北美洲 http://www.aurora-service.org/aurora-forecast/
紐澳 http://www.aurora-service.net/
 

2016年10月9日

如何閱讀一本書 How to read a book

和朋友 Niki 聊到他有個朋友是天才型人物,很小就超前而不在學校裡學習,自己開始閱讀學習。他的父母要求他每天都要讀一本人物傳記。雖然聽起來有點不可思議,但想想其實也是有可能的。

之前看了一本書,叫 “如何閱讀一本書“ ( How to read a book),是1940年初版,4百多個評價4星半,算是有些年紀的經典。

許多人一拿到書,就是直接跳進本文,開始一個一個字開始讀(至少原來自己就是這樣)。它提了一個很不錯的讀書的方法:

本書把讀書分成4個層次:
1. 基礎閱讀:小學生讀書識字的層次,大部分人應該都己經具有這樣的能力
2. 檢視型略讀:有系統地,快速地把書抓住重點看一次。這樣就能判斷這本書,是不是需要花更多時間,仔細看完。就算你決定不再多花時間仔細閱讀這本書,略讀也能告訢你許多跟這本書有關的事。(先看書名主副標、序、目錄、挑幾個看似重點章節看看,把前後翻翻)。如果覺得不錯,但是又是很難懂的書,就把書從頭到尾看完,碰到不懂的地方也不要停下來查詢思索。
3. 分析閱讀:徹底仔細看一本書(真的覺得這本書值得細讀)
4. 主題閱讀:讀很多本類似主題的書,研究這個主題的學問。

這本書對自己最有用的是第四章:就是上述2.檢視型略讀的技巧;及第五章:有意識地閱讀;如果你讀此書的目的不是殺時間,而是從中獲得利益,那就應該不斷問自己四個問題:
1. 整體說來,這本書到底在說些什麼?
2. 作者細部說了些什麼,怎麼說的?
3. 這本書說得有道理嗎?是全部有道理,還是部分有道理?
4. 這本書跟你有什麼關係?得到了些什麼?


”每本書的封面之下都有一套自己的骨架,作為一個分析閱讀的讀者,你的責任就是要找出這個骨架。一本書出現在你的面前時,肌肉包著骨頭,衣服包著肌肉,可說是盛裝而來。你用不著揭開它的外衣或撕去它的肌肉,才能得到在柔軟表皮下的那套骨架。但是你一定要用一雙X光般的透視眼本看這本書,因為那是你了解一本書,掌握其骨架的基礎。”

微軟Bill Gates, 特斯拉Elon Musk, 臉書 Mark Zuckerberg, 台積電張忠謀 他們也都透過固定大量閱讀來豐富自己的人生,希望也能這樣培養出固定閱讀的習慣。

2012年8月27日

IKEA Färgrik 馬克杯的故事

馬克杯對我們來說都是很平常的東西,除了改變顏色花紋等,還能從不同的角度切入,設計出不一樣的產品。下圖右邊是IKEA一般的雙色馬克杯,一個賣69元。左邊的是 Färgrik 馬克杯,雖然說是單色的,但只賣25元也太便宜了吧。為什麼兩款IKEA的馬克杯會有好幾倍的價差呢?



2012年7月28日

思考,快與慢 Thinking, fast and slow (快思慢想)

【思考,快與慢】 Thinking, fast and slow (台灣翻譯:快思慢想,天下文化出版)。作者是丹尼爾‧卡內曼 (Daniel Kahneman) ,當代最有影響力的心理學家之一。在2002年,他的研究在另一個領域裡,獲得諾貝爾經濟獎。在書中,把他近年來,自己及其他心理學家研究的結果,用淺顯易懂的方式來向一般大眾說明。本書獲得紐約時報2011年最佳的10本書。

總算看完這本有趣的書,雖然實在是有夠厚的一大本(和賈伯斯傳差不多大本),但開始看了之後就停不下來,作者舉了很多會發生在每個人身上的實際案例,心理現象被這樣揭露明白後,有些令人哈哈大笑,有的卻令人毛骨悚然...。下面大概把一些心得筆記寫下來。

書的主軸,就如同書名所提示,人腦思考有兩種,快的與慢的。
在書中,作者將快速思考稱為系統一,主要負責直覺性的思考;而另一套是慢速思考,作者稱為系統二,主要就是一些邏輯思考等等,一般傳統的智力測驗等等都是測量這個部分。



2012年7月8日

2012年7月1日

你被另一半期望的任務是什麼?


人與人之間,有時候雖然用心幫對方做事情,為何得不到預期的回應?一段關於兩性關係的好文。截譯自How Will You Measure Your Life, Clayton M. Christensen 第6章

你被另一半期望的任務是什麼?


"猜測"我們的另一半想要什麼,是很容易的;但真正"知道"另一半生活中所做的大小事,就不是那麼容易了。

分享一個來自朋友史考特的例子,他有3個不到5歲的小孩。最近有一天,史考特傍晚下班回到家,發現家裡和平常不一樣,早餐吃完的盤子還放在桌上,而晚餐也沒有開始準備。他猜測他的妻子芭芭拉,今天可能太辛苦,需要人幫忙,史考特二話不說,捲起袖子,收拾清理早餐的碗盤,並做起晚餐;弄到一半的時候,芭芭拉突然就不見了。但是史考特繼續做著晚餐,做完就開始餵小孩吃飯,這時候才開始想說,奇怪,芭芭拉到哪去了?史考特雖然有點累,但是自己覺得這樣很好。他上樓尋找芭芭拉的蹤影,後來發現她獨自在臥室裡。史考特原先以為芭芭拉會感謝他剛才所做的一切。但芭芭拉卻對他非常失望。史考特感到非常驚訝,他已經為她做了所有的事情,史考特不明白他哪裡做錯了?

芭芭拉說:"我照顧了小孩一整天,你怎麼可以這樣忽略我?"

史考特:"你覺得我忽略你?我把早餐盤都收拾好,整理好廚房,做好晚餐,餵飽小孩,做了這麼多,你怎麼能說我忽略了你?"

這時史考特才明白發生什麼事情,他無私地,把他自己認為芭芭拉需要的事情都做好了。但芭芭拉解釋說,她今天覺得難過,並不是因為雜務太多,而是她要面帶微笑地持續照顧著頑皮的小孩,她今天一整天都沒有和其他成年人說過話,她其實只是需要一個關心她的人,陪她說說話。

像史考特和芭芭拉的這樣的互動,每天在全世界的家庭中不斷上演。我們會把自己的希望,投射在自己另一半身上。史考特或許希望自己在艱難的時候有人能幫助他,所以他回家之後,也提供芭芭拉同樣的幫忙。這很容易造成"雖然出發點是好的,卻做錯了"。

丈夫可能會覺得:自己是無私的,但是太太卻自我中心,無視丈夫所做的一切; 反過來太太也是會有相同的想法。

我們可以替另一半做任何的事情,但如果我們做的不是另一半最需要的項目,常會因此感到挫敗和迷惑。我們的努力放錯地方,這可能是婚姻關係中,最難做對的事。儘管有好的出發點、深刻的感情,我們仍然有可能徹底誤會彼此。

如果能努力真正暸解對方需求,而不是自己猜測,並且把它做好,這樣自己就會覺得和對方感情更好 (當然希望對方也是這樣)。

而離婚,常常是基於這種關係:對方一定要給我那些我想要的;如果對方辦不到,那我再找其他能達到的人。

2012年6月26日

簡單準確預測1~2小時之內是否會下雨

有時候想要出門運動、或是買個東西,結果一出門就下雨,淋得一身濕;回到家,雨卻又停了...。

如果可以知道幾個小時之內的下雨情況,稍微調整延後出門時間,就可以避免這樣的窘境。

其實利用氣象機構放在網路上的雷達回波資訊,很簡單就可以準確得知降雨地區及情況了!如下圖的色塊區域就是有雲在那邊下雨,觀察那塊區域的飄移情況,就可以預測近期的下雨的時間及地點了。

雷達回波圖是利用氣象雷達,掃描各地上空是否有水或冰的存在,結果就會在圖型上用色塊顯示水存在的多少,顏色愈強烈,就表示那邊雨勢愈大。



2012年5月11日

Firefox 的 Flash 不能正確載入問題

最近 Firefox 版本頻頻昇級,不知何時,Youtube 等需要依賴 flash 的頁面就無法正常動作,雖然Flash的元件有出現在網頁裡,但是後續載入的內容就一直無法出現。
原先以為是 Firefox 的版本問題,後來仔細研究發現是某個 profile 個人設定的資料檔作怪。

C:\Users\使用者名\AppData\Roaming\Mozilla\Firefox\Profiles\隨機名稱\pluginreg.dat

解決方式:
先將此檔案備分在別處之後,將它刪除,再重新啟動Firefox,就會重建此檔案,即可回復正常。

2012年5月6日

如何破除、改變習慣? How to break habits?



暢銷書作者 Charles Duhigg 現身說法。

如果你有習慣想要改變,例如:每天下午你都會去餐廳買個巧克力餅來吃,雖然一直吃這玩意會讓你變胖,但是你自己改變不了這個習慣,老婆都嫌你...好啦,其實那個你,就是我自己。首先,你要了解習慣是怎麼回事。

所有的習慣的運作模式如下:

信號 → 例行動作 → 報酬
  └ ← ← ← ← ← ← ┘

例如每天下午三點到三點半,就是我的信號 (Cue) 出現。信號有可能是情緒狀態、地點、人、特定日期等等。

接下來就會出現例行動作 (Routine),搭電梯去餐廳買個巧克力餅,在餐廳與同事閒聊。

再來就是最重要的報酬 (Reward),因為報酬會強化整個習慣,但是要找到隱藏的真正“報酬”並不容易,自己可以依照自己的習慣動作拆解,做幾種不同的試驗。

例如:
第一天,只是出去外面走一走;
第二天,去餐廳,不買巧克力餅,反而買了糖果,回到座位上吃;
第三天,去了餐廳,但是什麼都不買,只是找同事朋友聊聊天。

這樣做,主要是測試不同的假設,找出自己其實真正需要的報酬是什麼?
後來發現其實自己的習慣,其實並不是要吃餅乾,而只是想和其他人聊聊。

後來時間到了,就起身去找其他人閒聊個十分鐘,再回去工作,這樣就改變了吃餅的習慣,就成功地減輕了體重。

他的著作 :
【習慣的力量:為何我們會在生活及商業上做這些事情?】
The Power of Habit: Why We Do What We Do in Life and Business
探討更廣泛的習慣現象,有興趣可以再進一步暸解內容。

2012年5月3日

社群開發設計 KickStarter


  有想法要做一些產品,卻缺乏資金嗎? 或許可以試試最近很熱門的社群開發 KickStarter!把你的計劃提出來,然後喜歡它的網友就可以先投資你的計劃,並在計劃完成後,得到一份該產品等等的報酬。
  下面影片是最近很熱門的計劃"可與智慧手機連線的【電子紙手錶】",看起來似乎蠻不錯的。原先計劃要募集10萬美金,現在已經破表募集到800萬美金。(有點擔心他們會捲款潛逃,哈)
  KickStarter其他的開發計劃也很有趣,從漫畫、特殊蛋糕、紙上遊戲、會發電的小鍋子、可以裝東西的內衣等等各種創意產品。



2012年4月29日

Google Map 相片導覽



Google又推出了新功能 "相片導覽"。可以讓景點的照片呈現假3D的效果,用起來還蠻有還原現場的效果。

啟用方法:

  1. 作業系統為 Vista 或 Win7 以上; OSX 10.6 以上 ; 或 Linux
  2. 確認你的瀏覽器有支援 WebGL 的 3D 功能。基本上只要新版本的桌上型瀏覽器就有支援 (除了不合群的IE9目前仍然沒有,請下載Chrome或Firefox ) ,另外 Safari 預設 WebGL 是關閉,所以要在設定裡打開 (Safari > Preferences > Advanced > Show Develop menu in menu barDevelop > Enable WebGL)
  3. 在 Google Map 網站裡的左下角啟動 MapsGL 功能。

這樣就可以享受到如臨現場的立體感了。

找到具有“相片導覽”的景點,方法有三個:


  1. 點選地圖上的地名,會彈出地名的泡泡說明及相片,若在相片下方出現小字 “相片導覽”(photo tour) 點下去就是了。
  2. 在 Google Map 上的搜尋欄位輸入景點名稱,在左邊搜尋結果欄位,出現的相片如果有, “相片導覽”就把它點下去就是了。
  3. 直接按後面的連接,有幾個經典景點  http://maps.google.com/phototours


如果沒有東西出現,請檢查前半段的條件是否有誤。

2012年4月1日

Casa Brutus 收納術基本


自己對整理居家環境一直很苦手,看到這篇覺得不錯,介紹了二種流派的收納法。感覺後者すはらひるこ的收納比較實際一些。
用破爛日文+腦補翻譯一下Orz
原文出自:CASA Brutus June 2011  P.50 ~ 51

A. Gallery展覽式收納法


一、收納其實不是收的行為,其實是取出的行為。要把這個想法改過來。容易取出的環境,就是所謂的收納。重點就是相關的收一起,依照字序、顏色、用途等等,或是自己的方法來分類。(大概分就夠了,不要分到走火入魔 ="= )

二、如何把東西漂亮地散置呢?雖然東西四處散置,但是看起來屋子裡就是很美觀。只是書疊著看起來就很瀟灑,這種不做作的感覺其實是經由計算安排出來的,重點在於:對東西的思考。在買的畤候就要想一下這個東西的必要性?屋子裡放的東西形象一致,買東西時考慮統一的感覺。

三、整理整頓 vs 整理『分類』依用途來分類,或是自己決定分類規則,如茶具組和托盤就收在一起。餐具架上,東放西放的茶壺、茶杯收集在一起,就不用一直開門。可以依照自己喜好設定關鍵字,如用途、高的等等。依照自己的規則安排。

四、方便反而不方便。像瑞士刀一樣的多功能商品,反而很難用。要仔細思考這種東西的必要性,多買了還要考慮放在什麼地方。Simple is best,不要反而被東西支配了。

五、合理又漂亮的收納。完全以機能為出發點的收納有點枯燥無味。收納空間裡,東西大概放到8~9分滿就好,放太滿反而有雜亂的感覺。剩下的空間可以拿來放花或畫等等的東西,具有集中視覺的效果。

六、每個月招待自己喜歡的對象來家裡一次。自己也會有羞恥心,不想讓自己喜歡的人看到雜亂的樣子。就會有緊張感把東西收拾好。

 B. すはらひるこ(SUHARAHIRUKO)式收納法


一、重新思考 適量、適所、適宜。收納的基本,是從思考三個"適"開始。適合使用東西的地方、適合的數量、是否有合適的地放收納它。需要定期檢查這些要點,如年終大掃除的時候。三個要點中,最難維持的是適量,不要的東西就要清掉,這個狀態要保持下去。

二、收納物品的地方,位於生活的動線上決定物品放置的地方。常用到它的地方,或在自己常常來回的動線中就為合適。

三、物品總量管制物品的合適數量取決於:居住空間的大小、住的人的個性及生活風格。對於整理這件事情的喜好度,是否能撥出時間、體力來整理?買物品種類的優先順位,如愛買西裝的人,其他的食物器皿和書就要少買一點,管制物品的總數量。

四、三年一次大清倉。一直有在用的東西=Active,沒用的東西=Archive庫存品。掌握東西的狀態是收納的第一步。太久沒用的庫存品及家具等,就要思考要不要把它出清了!

五、物品的臨時避難所。像是讀到一半的雜誌和嬰兒的紙尿布等等,沒有需要固定位置的東西。用籃子、盒子或大提袋來收這樣的東西。這種暫存緩衝區,可以自由靈活運用。這類東西便宜又省錢,同樣的東西可以多買幾個。

六、捨不得的清掉的東西專用箱(未練box)。捨不得清掉卻沒什麼用到的東西先收到這個盒子裡,隔一段時間以後再決定是否丟棄。

七、不要一直買收納的傢俱。住家空間太小、傢俱太多的時候住起來不舒服,真的不夠的時候在買。買低一點的傢俱比較不會有壓迫感。

八、不要從倉庫開始整理。收納的重點在於掌握物品的整體感。大費周章去整理倉庫,對日常生活其實也沒有什麼幫助。先從常用的部分開始整理起來比較有效果,這是不變的法則。

九、收納的從屬關係:家→房子→家具→東西。買東西要思考最後全部放在一起時,整個一致性及品味等。


返回Z's Blog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