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過作者在Google的演講,應用了許多最新的腦神經科學的研究結論,覺得不錯,就把書買回來看。做筆記應用備忘。
第一部 問題與抉擇
第一章
- 不可能同時做兩件事情。
 - 在腦筋最有力氣的時候,做最困難的事情。
 - 腦力需要燃料,現在用盡了,短暫時間內無法補回到原有的力量。
 - 想像力也是需要花費腦力的,同時出現在“腦舞台”上的人物越多,花費的腦力就越多。(這點或許解釋了為什麼人總是把頭腦思考集中在掛記“問題”--已知的部分;而不喜歡去想“解決方案”--未知部分。腦筋真的很懶,腦力激盪確實有其用處。)
 - 圖形化,減輕思考時的負荷。
 - 另一種減輕腦袋負荷的方法,把其他雜事趕出腦袋(寫下來)。減少腦舞台上出現演員的數量。
 - 在不適合考慮重要事情的場合,不要浪費腦資源。(如開車時,手上沒有相關資料,要多花腦力去回憶)
 - 每天最重要、最難、要優先處理;通常就是“把今天的工作排序”就是最最重要的第一件事。
 - 適時休息,讓腦筋恢復力氣,或交錯做不一樣的活動!工作可依照屬性不同作區分,如創意、計算等等,交錯去安排時間,另外再安排一些活動心血管的運動。
 - 沒需要動腦時就多休息,不要動腦,多享受人生。
 - 讓腦子與資訊互動,而不是塞滿資訊。
 
第二章
- 短期記憶的極限數量?
 - 最佳的情況 7+-2
 - 一般的情況 4
 - 最差的情況 1
 - Realtional complexity 選項越少,決策約有效率。
 - 視覺化--更有效率。
 - 視覺記憶--一次只能存一件。
 - 決策最有效率的事件數--二選一。
 - 把腦子裡的小舞台想像成一個小公寓,無論如何排列家具,都不可能增大空間,頂多更有效率而已。
 - 增加效率的方法--簡化。(像用爛電腦排版一樣,把高解析度的圖片變成一個方塊,模組化、簡化,減輕負擔)讓腦部資源可以空出來。
 - 增加效率的方法--分段。7283115649 變成 72 83 11 56 49 切割成2秒內可念出來的段落。
 - 分層樹枝狀,每層控制在4個以下,方便思考。
 - 更小心挑選在腦舞台上出現的演員。
 - 比較前排的演員(較新的記憶)比較容易跳出來。
 - 先列表(圖)把優先思考的順序排出來,以免配角主客不分地搶戲。
 - 面對複雜的事件:
 - 1. 停下來,先不要進入細節。
 - 2. 列出決策要點及思考流程。
 - 3. 把事務分類分段。
 - 大腦一次只能專注在一個有意識的工作上。
 - 不斷地切換工作任務,也需要花費切換的能量。如果切換的太多,犯錯的機會也會增加。
 - 如果同時做好幾個需要花費到意識(PFC)的工作,那麼會發現自己的效率大大的降低,精確度也會降低。
 - 如非得同時做兩件事,以簡短快速去完成。結束其中一個後,快點回來。如果在做重要的事情,還是專心一點比較好。
 - 如果工作已經訓練到可以只靠基底核完成(如在熟悉的路段開車),多重任務就很輕鬆。
 - 可以試試:
 - ~自己一心二用時,效率變多差?
 - ~讓常做的重複事務變成基底核控制,節省大腦(訓練習慣?)
 - ~把思考&決策做選擇的順序調整好,以免堆積一堆未解決的事務。(針對接下來要執行的事務,先擬定執行的原則及策略,想清楚後,再開始進行(開始決策))
 - 一心二用,只能和基底核級的事情一起做。
 
第三章
待續...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